访问验证

为了更好的访问体验,请进行如下验证

日志ID: b4a38c2117435495120944453e

请按住滑块,拖动到最右边
回复方式:   回复条数 
间隔时间: 分钟
日期限制: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20:07 | 只看该作者
专属论坛:江淮格尔发  牵引车  上海 
国内现在重卡厂家的技术主要分为欧系和日系两大流派,欧系车型驾驶室宽大,日系车型驾驶室小巧,二者都根据中国的实际g情做了不少的改变,这二者基本占据了国内商用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除此之外,韩系车型也在国内有着一定的用户群体,江淮格尔发系列重卡的技术最早来源于韩国现代,而韩国现代的商用车的早期技术则来源于日本三菱,只不过韩国现代把驾驶室外形做了小的修改,后来江淮格尔发系列重卡的早期车型,其采用的就是韩国现代的驾驶室外形(除此之外上汽汇众也引进过韩国双龙技术,在本帖不在多讲),搭配国内成熟的发动机,车桥,变速箱技术,使得江淮迅速的成为国内重卡生产企业之一。
作为后起之秀的江淮格尔发,面对着国内近乎于惨烈的市场竞争,其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即便是韩系重卡技术在亚洲也算不上一流,韩国现代在本土推出的车型也大多数采用国外品牌的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除去驾驶室本体之外,在其他技术上对江淮支撑力度不大,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格尔发系列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其他车型相比差别不大,在上市销售一段时间之后,江淮格尔发对驾驶室外形又做了一次小改款,借鉴了部分欧洲车型的流行元素,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口碑,对于重卡产品来说,拼的就是内在实力,江淮现在也在加快引进纳斯威达集团迈斯福发动机的技术,并在使之国产化,以期尽快能够装配格尔发系列车型,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本帖之前,就在上海车展期间近距离接触了一次格尔发系列产品,而且本论坛卡友:横折钩还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而这次实拍则是第一次详细实拍格尔发系列车型,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装配有迈斯福发动机的新款格尔发系列产品。
0人参与
查看更多

回复 | 举报

1# 1#
发表于 2014-1-3 2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翔 于 2014-1-3 20:14 编辑

在这一代车型之前,格尔发系列产品还有两款不同的造型,早期的外形风格偏向于日系,后期的修改更多的向欧系靠拢,而这一代的造型看起来要比前两代进步很多。

格尔发系列重卡的单车在路上经常看到,但是牵引车所见不多。

从展车来看,车体大梁技术来自于国内成熟的斯太尔系列产品,在驾驶室和部分细节上做了改动。

车体尾部大梁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格尔发系列产品采用的驱动桥也是国内成熟技术,除驾驶室之外,韩国现代在其他的核心技术上,也提供不了多少支持,而在引入韩国现代技术的几年之后,从外观上也看不出多少韩国现代遗留的痕迹。

回复 | 举报

2# 2#
发表于 2014-1-3 2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翔 于 2014-1-3 20:22 编辑

现阶段格尔发重卡的驾驶室外形已经得到国内用户的认可,就是在核心总成上进步不大,不过随着迈斯福发动机国产化进程的加快,在核心部件上,江淮的自给率将会越来越高。

在日系驾驶室本体上自行设计的高顶驾驶室,两侧带有示宽灯和车喇叭,在前风挡玻璃的上缘带有这样导流罩。

前大灯组采用不规则矩形设计,带有黑色灯眉,雾灯的造型设计和大灯组相辉映,也采用了黑色灯眉的设计。

驾驶员一侧后视镜采用了一体式设计,后视镜和广角镜设计在了一起,而不是像欧系车型把后视镜和广角镜分开设计。

前风挡三片式雨刮器多见于日系车车型上,欧系车型近几年多采用两片式设计。

回复 | 举报

3# 3#
发表于 2014-1-3 2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翔 于 2014-1-3 20:30 编辑

驾驶员一侧前导流罩,可以看到导流叶片比较厚实,前面罩上带有格尔发的英文标识,才有三色标识设计提高了品牌的辨别度,可惜从图片来看,GALLOP这几个字母的下缘并不在一条直线上,看起来不像是大厂的风格,希望这只是一个个例。

副驾驶一侧导流罩,可以看到导流槽叶片位置和前面罩三段式隔段相呼应。
驾驶员一侧前大灯,保险杠采用一体式设计,在保险杠的下端和上部,带有黑色塑胶防滑材质的蹬车胶垫。

副驾驶一侧前大灯组,可以看到在这一侧还设计有牵引销的安装孔。

高顶驾驶室有效的保证了车内的高度空间,可以很轻松的实现双卧铺的设计,不过在卧铺宽度上,则有些偏小,虽然驾驶室后部也进行了加长,但是效果不甚明显。

回复 | 举报

4# 4#
发表于 2014-1-3 2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翔 于 2014-1-3 20:43 编辑

驾驶室车门拉手采用镀铬装饰条,车门下缘带有转向灯,驾驶室离地间隙较小,采用的是两级蹬车踏板,并没有车门下摆遮掩。

前桥内部可以清洗的看到潍柴发动机的排气制动系统,不过车辆的气管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不同的功能,以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检修,这一点设计也是借鉴了万国卡车的技术。

车架左侧中部为发动机排气筒,蓄电池箱和储气瓶,其中干燥罐和四回路保护阀设计在蓄电池箱后部,蓄电池箱带有蹬车梯,但是没有设计蹬车扶手。

不锈钢排气筒的出口处带有传感器,用于监测尾气中污染物的含量,按照国内的法规要求,如果监测出尾气排放不达标,将会限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不过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有些厂家对这条政策是阳奉阴违。

蓄电池后方的四回路保护阀和干燥罐,可以看到用了红蓝黄绿黑五种颜色的气路,我看着就是眼花缭乱,不过对于维修人员来说,就是一目了然,不同颜色的气路代表了不同的用途,区分简单方便。

回复 | 举报

5# 5#
发表于 2014-1-3 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翔 于 2014-1-3 20:53 编辑

后双驱动桥设计,采用少片簧钢板悬挂,驱动桥采用的是安凯品牌,后桥速比为4.11。

车体尾部左侧尾灯固定在挡泥板支架下方,带有牌照架。

驱动桥带有横向稳定拉杆,采用立式刹车分泵设计。
驱动桥采用直拉杆式设计,在鞍座的下部带有后桥刹车系统模块,左右两侧为后桥ABS电磁阀,中部为刹车继动阀,三者组成一个完成的后桥刹车系统模块。
气路和电路系统都固定在车架内侧,气路接头都有专用支架固定,红色的管路为驱动桥刹车气路。

回复 | 举报

6# 6#
发表于 2014-1-3 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翔 于 2014-1-3 21:00 编辑

车体大梁后部右侧线路。

车体尾部右侧尾灯。

车体右侧驱动桥,在驱动桥的轴头打有JAC的商标,轮胎品牌为广州万力。

车体右侧为油箱和尿素罐。

油箱前部车体大梁外侧带有一个水寒宝,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带有电加热功能的油水分离器。

回复 | 举报

7# 7#
发表于 2014-1-3 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翔 于 2014-1-3 21:04 编辑

尿素罐采用白色塑料材质,尿素罐的加注口不知道什么原因用宽胶带封起了。
尿素喷射泵固定在尿素罐的侧面,因为遮挡也看不出是采用哪一家品牌的产品。

前轮后侧为驾驶室电动翻转开关。

发动机进气道隐藏在右侧导流罩内,在导流罩上开有进气窗。

全车均采用鼓刹设计。

回复 | 举报

8# 8#
发表于 2014-1-3 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翔 于 2014-1-3 21:10 编辑

右侧前轮内部,发动机带有防护板,而发动机左侧因为排气筒的原因,并没有这一设计,前桥ABS模块固定在减震器前方。

打开车门,上车拉手设计为黄色,在左侧车门拉手的前部,为前面罩翻起开关。

打开前面罩,设计风格和欧系车型迥异,更接近于早期的斯太尔车型。驾驶室减震采用的是前弹簧后气囊式减震结构。

驾驶员一侧前面罩内部,欧系车型在这里多设计刹车总泵和离合器总泵,而在格尔发这里只能够看到前面罩翻起的拉线。

发动机散热水箱和中冷器水箱前部带有防虫网。

回复 | 举报

9# 9#
发表于 2014-1-3 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翔 于 2014-1-3 22:16 编辑

前面罩副驾驶一侧为前风挡玻璃清洗液。

驾驶室背部,可以看到有一个明显的凸起,驾驶室导流罩角度不可调节。

发动机进气道在驾驶室后部右侧,隐藏在导流罩的后方。

发动机膨胀水箱也设计在驾驶室后部、
车架前部有一个铁制工作平台,下方为法士特品牌铝制12档变速箱。

回复 |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卡车之家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
来卡车之家App
卡友支招
保你买得值
分享到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