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引进了原版雷诺普雷米姆驾驶室技术平台的乘龙一直在将这款驾驶室不断“发扬光大”,应用在多款车型上,不过平顶重卡驾驶室的应用,除了早期的乘龙M5,目前就只剩这一款H7工程车底盘在使用了。
不过相比于原版驾驶室和M5的驾驶室,由于已经被抬高成为准平地板结构,并且被设计上更粗犷的前脸结构,因此H7的驾驶室在外观上更显高大和勇猛。
同时车身结构上,考虑到实车的城市运作运输工况,采用了6x4的驱动模式,而且没有刻意加长轴距来换取上装尺寸,所以整车看上去较为紧凑,没有长轴距车型的松垮突兀和拖泥带水的感觉。
上装的涂装与驾驶室颜色一致,均为环保绿色,但是使用的漆面材质不同,驾驶室使用了珠光漆,在强光光照下更有质感。不过上装上也有一些简单的花纹设计,并且还有“建设美丽城市”的艺术字样,增加了美感。同时模型也参照了实车上装上的安全布置,在整个上装车斗的部分边缘都设计了红白反光条,当然这个反光条也只是装饰作用,使用涂漆的方法制作而成,完全没有反光的效果。
车顶的结构细节较为丰富,漆面对于车顶结构细节的包浆做得也尚可。与牵引车模型驾驶室不同的是,城建渣土自卸车模型的驾驶室顶部示廓灯的位置更靠外,这是基于什么原因而形成的设计,我们不得而知。前遮阳罩的款式也与牵引车模型不同,基本上与曾经的乘龙M7更为类似,保留了中间的类似示速灯的三灯结构设计,但并没有两侧的示宽灯。
雨刮数量为两个,毕竟引进了欧洲重卡的技术,这些小细节一成不变是很正常的。但双雨刮的问题在于无法如三雨刮一样提供更宽泛的刮水面积,在雨量大的环境下驾驶会使得两侧的视野不足。
前脸的设计相比于H7牵引车而言更显粗犷和霸气。中间的乘龙标志在模型上虽然只有拇指指甲大小,但在实车上是相当硕大。前面罩驾驶侧上移印了“乘龙H7”的标识,副驾驶侧则有“东风柳汽”。移印的质量尚可,不易损坏。
前格栅几乎占据了半个前脸的位置,并一直延伸至前保险杠护板处。与牵引车模型一致,前格栅也参照实车上有镂空的结构进行还原,且镂空的面积比牵引车模型更大,其精细的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由于前脸设计的原因,牌照架和雾灯的位置只能被安排在前保险杠靠下方的位置,在实车上这样的设计很可能会因为进入工地时,在接近角很大的位置造成擦碰,进而损坏雾灯和牌照,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维修成本。
前大灯的结构和形状与H7牵引车模型也保持一致,但是前大灯旁边的一小块导流槽结构也与牵引车模型一样,没有还原出来,有些遗憾。
前面罩实际上并非整体结构,它是由上半部分的合金和下半部分的塑料格栅拼接在一起。在拆除了下半部分的塑料格栅之后就会发现,这款H7城建渣土自卸车模型的前面罩,是可以和牵引车模型互换的。
前保险杠下方还增加了一小块水箱散热器底部护板,能够很好地保护水箱散热器不被损坏。不过模型上的这一块结构采用了质量一般的塑料材质,同时也仅用胶水粘贴在前保险杠上面,很容易造成掉落损坏,产生瑕疵。
侧面来看,H7城建渣土自卸车模型的驾驶室较短,实际上也确实要比牵引车模型的驾驶室短6-7毫米,换算到实车上就是15厘米左右的差距了。毕竟作为短途运输性质的车型,并不是很必要在城建渣土自卸车上面增加宽卧铺,驾驶员也并不会如牵引车一样有很长的时间需要在车辆上休息。同时,H7与T7牵引车模型上都有配备的侧卧铺窗,在这款城建渣土自卸车模型上面并没有出现。
模型的后视镜与牵引车一致,均采用整体外壳式的结构,视觉上更加美观,不过实车采用一体式后视镜,在面临维修更换的时候可能会在开销花费上遇到小麻烦。
驾驶室后方,能看到这款驾驶室比较独特的结构设计,因为其驾驶室龙骨结构骨架的存在,所以驾驶室后方的蒙皮也是较为独特。卧铺窗的面积较大,但由于驾驶室与上装之间角度冲突的存在,导致不能以一个很方便观察的角度观察从后窗驾驶室内部的情况。
发动机空滤进气管道的设计也与H7牵引车模型有所不同,结构上和造型上更为简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