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方式:   回复条数 
间隔时间: 分钟
日期限制:
专属论坛:车轮 
中集P.S.I自动充气系统
从项目引进至今,取得了些许的成果,但介于庞大的中国市场,却也是杯水车薪;现在项目的独立运营让我们更加深入的聆听客户,是价格?是价值?还是产品本身?其实不然,产品的认知高度决定你推广的速度,需求的渴望程度决定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时代在变化,传统的观念也在一点点的改变,如今跟不上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化的节奏,生存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其实倒也不是鼓吹产品多么多么牛逼,我只希望我们可以走在相对时代的前列,国家层面的约束越来越严格,与其作壁上观,不如主动出击,在变化中走一条自己的道路。




安全性能
无可厚非,安全话题一直都是我们在乎的,尤其对于我们重卡司机,出门在外,很多时候有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感觉,虽然家里面有GPS平台坐正,虽然企业会定期召开各种安全培训,但作为一线操控者,我们都是凭借过往的丰富经验灵活处理,很多时候,在处理轮胎问题上都是停留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上,双胎爆胎没问题的,继续前行,不影响,稍微注意点的,电话求救,换上备胎继续开,笔者在思考,损失一条轮胎倒也没什么,如果出了安全事故,也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因为每个轮胎在设计的时候都有一个标准承载力,我们的经验主义都默认轮胎没有问题,开就是了,国家现在对于超载这块抓那么紧,更多也是每年大车血的教训,所以很多时候我希望车辆防范于未然,并不是流于形式上的安全经验主义。


经济性能
其实对于物流车队而言,每年花费在车上面最多的一块就是油和轮胎,并且是持续消费;对于我们产品,道理不用多说,既然是气压问题对轮胎的影响,在气压相对均衡下的行驶自然是要好过气压不均匀的状态,所以我们所说的省胎节油就是这个道理;走访大大小小几十家物流车队,差一点的压力差在3-4bar左右,好一点的1-2bar,我们传统的敲敲打打的方式能够感觉一两公斤的压力偏差?我想很难实现;再者大车相对于小车而言,气压这一块更加容易被大家忽略,不到泄气十分严重,基本上可能大半年或者一年都不会给轮胎补气;


我们所说的气压不足每天都在稀释着各位的钱袋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能您车队轮位管理不错,一天因轮胎损失个十块八块的,觉得没什么,长期的小损失,感受没那么深,我们一般都不在乎,但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有的时候我也希望配合各个车队拿到你们的真实数据,对比较之,自然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其影响;虽然影响因素很多,实话实说没法那么精确,但目前合作对象的数据保证了,同一个驾驶员,同一条线路,标载货物;


但我也相信,实际操作下来,大家都知道如此,或许也能够达到他们的预期,但目前油耗这块都是包给驾驶员的,如果节油的效果明显,会不会公司在设定油耗的时候,就降低,损害驾驶员的利益,本来驾驶员也难招聘;还有轮胎,是个轮胎经销商,九个打心里都希望你们更换轮胎周期越短越好;有的时候利益链在里面,也大大限制我们产品的发展;


现在客户要求交货的及时性越来越严格,或许你们有合同条款,但在物流上,如果因为轮胎问题耽搁时间,有的时候虽然追究不了物流公司的责任,但客户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自然保证一家能够最大限度上及时交货的物流公司进行合作;


企业运营
公司的运营需要订单的支持,现在物流确实很难做,业务量缩减,利润持续走低等等,变化万千的市场,如何不被市场所淘汰才是应该思考的,对外是您的客户,对内是您的车辆;竞争力需要去不断的优化,因为各行各业没有哪一家的钱是好挣的,想要走的更远,就要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

革命还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目前我们全套系统对比几年前,优化了很多,压力可调,独立供气,实时监控,数据呈现,网络管理,更加深入聆听和服务每一个客户,产品的稳定性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从美国的引进,技术的升级让我们现在的产品更加本土化,人性化;身为国人,笔者也在身体力行的推动着,我希望我们自己的物流车辆也能用起来,学习欧美,还是咱们老祖宗的那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才是关键。

长路漫漫,一同前行。
0人参与
查看更多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分享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