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方式:   回复条数 
间隔时间: 分钟
日期限制:
楼主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21:40 | 只看该作者
原班人马“再造”红河汽车 早在2004年国庆长假之后,《红河日报》就发表了《铁锤敲出“红河”汽车》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拭去历史尘埃,自力更生的锡都工人师傅们手工造出377多辆汽车的那种精神和智慧,依然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于是,更多造车人的名字开始不断被人们熟悉和传诵:解家发、毛金虎、张华荣、何汝亮、高学仕、王秀娟、李祥……他们像饱满的稻穗那样拒绝趾高气扬,例如原个旧市劳动局的一位老局长沈乃昕,就曾经是当年制造“红河”汽车的总技术员。 同时,也有不少人感叹:“可惜我们今天再也看不见‘红河’汽车了……” 让人喜出望外的是,2004年10月14日下午,笔者接到一个电话:“你好,我是王永民,当年‘红河’汽车的制造者之一。你想看看最后一辆‘红河’汽车吗?它应该可以算是地球上最后一辆原装‘红河’汽车了。”它就在当时的上海大众汽车个旧特约维修站、现在的红交集团个旧客运大修厂车库一角。因为它改装成单臂吊车、作为厂内自用的起重设备而得以保存下来。 然而,最后一辆“红河”汽车的命运不容乐观。开远市曾经有一个人表示欲出资2500元,买下这辆历经沧桑的“红河”汽车,这个“身价”,还不值一堆废铁。红交集团个旧客运大修厂的领导和王永民等工人师傅们有个心愿,希望这辆“红河”汽车的“独子”,可望作为一项宝贵的“工业遗产”而得到保护。 此后,随着企业深化改革,上海大众汽车个旧特约维修站变成了现在的红交集团个旧客运公司大修厂,因为生产发展,原来停放这辆红河汽车的出库需要腾出来做修理车间,最后一辆“红河”汽车将被拉到个旧城外一个停用的油库进行保存。2007年8月31日早上10点,红交集团个旧客运大修厂的王永民打电话给笔者说:“最后一辆红河牌汽车要拉走了,现在准备拆吊臂,你过来吧……” 当天上午,最后一辆“红河”汽车被另外一辆吊车拖出车库,当天中午,“红河”汽车吊臂被拆除,大约下午4点钟,一辆清障车将最后一辆“红河”汽车拖走了。对于红交集团个旧客运大修厂保存下来的这辆“红河”汽车的“独子”,它最后的命运将会如何? 2009年正月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个旧市永兴机械厂。 很多人,怀着激动而迫切的心情聚集在一起,仿佛在等待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 个旧市永兴机械厂57岁的负责人李万祥,则从容不迫地说:“我是在等待一位老朋友的歌唱。” 这天早上10点37分,一辆沉睡多年的汽车,终于响起了发动机欢畅淋漓的轰鸣,现场的人们互相握手道贺,又争相在这辆汽车前合影留念。笑容可掬的李万祥走到一群工人师傅中,一边致谢,一边感慨:“这首几十年的老歌,还是那么好听!” 这不是一辆普通的汽车,这是锡都人民的“宝马”,世界上已经绝无仅有的手工“红河”牌汽车! “红河”汽车“撞上”造车人 无巧不成书,就在2007年8月31日,这辆幸存的“红河”汽车的“独子”刚刚被一辆清障车拖出个旧城,迎面就“撞上”了从外地办事回来的李万祥。 老李哥急了,他说:“因为我是当年‘红河’汽车的制造者之一。” 1970年,李万祥从个旧市工校毕业,就进入个旧市汽车配件厂(亦名:个旧市汽车修理厂,后来的个旧市齿轮厂),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红河”牌汽车的制造。当年,个旧市革命委员会指示扩大生产规模,工厂提出“‘五·一’成组,‘七·一’成队,‘十·一’成群”的口号,日以继夜地生产,到1970年9月底共造出红河牌汽车43辆,10月1日披红挂彩参加个旧市举行的国庆21周年庆典活动。此后,每年以60至65辆的数量持续生产。 对于仅存的这辆“红河”汽车,老李哥早就“魂不守舍”,他说:“无论花多少钱,我都不能让这辆‘红河’车流失和消失,我要把它重新修好,无偿留给咱们锡都人民的子孙后代。” 李万祥说:“那天,我还不知道这辆已经被拆除了吊臂的‘红河’汽车,将被拉到个旧客运公司在八号洞外停用的一个油库里暂时先保存,急得我吃饭时筷子都拿不起来。而当年参加工作,我被分配在大梁班,就是用大锤锻造出‘红河’汽车的大梁,手臂肿了,手掌麻了,也没有发生这种拿不起筷子吃饭的事情。” 正是工人师傅们这种攻坚克难的力量,从1969年至1975年,在生产设备和测试手段达不到专业生产线要求的情况下,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聪明才智”、“大锤开路打大梁”等口号下,李万祥他们采用人工划线单位加工方式,自制简易模具,工人用大锤锻造汽车大梁。后来自制滚压机拉制大梁,汽车驾驶室亦自制模具以人工锻打成形。除了累计生产377辆货运汽车,个旧市汽车修理厂还生产过20辆小客车,相当于现在的中巴车,个旧市人民医院、个旧供电局等单位和某部队都使用过这种小客车。 老李哥当即立断:“我要把这最后一辆‘红河’车找回来,把它修起来,让它开起来!” “红河独子”绝处逢生 李万祥说:“要知道,二十世纪50年代,国家对重要物资实行统一调拨,集中调运,主要靠火车由昆明、开远运至个旧,而当时个旧地区仅云锡公司拥有4辆旧机动车。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末,个旧市内商品运输除了工矿及乡镇部分采用汽车外,城区仍以马车、板车为主。咱们制造的‘红河’汽车,不仅是工人师傅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更是锡都人民、红河人民乃至云南人民留载史册的光荣和骄傲啊!” 老李哥的这份“红河”汽车情结,以及修复和保护这份工业遗产的自觉心愿,得到了***个旧市委书记赵刚的首肯和支持,并在个旧市交警大队的帮助下,终于让这最后一辆“红河”汽车在离城5天后,又通过一辆清障车运至老李哥的个旧市永兴机械厂内。 紧接着,李万祥主动与锡都博物馆签订了协议,决定在个旧金湖文化广场南侧新建的“锡都博物馆”竣工之时,将他个人出资修复好的这辆“红河”汽车,进行无偿捐赠。 退休的我又上班了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然而,个旧市永兴机械厂的李万祥和一群朴素而情深义重的锡都工人,却两次创造了同一辆“红河”汽车,跨越了一条流过四十载光阴而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 个旧市永兴机械厂内,当最后一辆沉睡多年的“红河”汽车响起了发动机欢畅淋漓的轰鸣,一位60岁的妇女百感交集地说:“当年造‘红河’汽车的时候,我才20岁,转眼40年过去了,没想到退休的我又上班了,为了修复我们曾经亲手创造的这辆‘红河’汽车!”说话的人叫谭丽君,原个旧市汽车修理厂的漆工。 李万祥介绍,最后一辆“红河”汽车的修复是按照引擎、底盘、铜工、木工、漆工的顺序逐步进行的,由于年代久远,零配件已经非常难找到,所以修复的“手工含量”依然很高,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于是,李万祥想到了当年的工友们,引擎工李祥来了,铜工毛金虎来了,底盘工张国华来了,电工卢桂云来了,漆工谭丽君来了,连请来帮厨的师傅梁惠书,也是当年制造“红河”汽车时朝夕相处的同志…… 为了让修复的“红河”汽车忠于“原作”的历史风貌,李万祥还请来了当年个旧市汽车修理厂的老领导郭建礼,“红河”汽车创始人之一的颜映泰,云南省劳动模范杨云贵,以及当年参加“红河”汽车制造的王永民等人,请他们提出参考意见,完善修复方案。而所有的人,都激情满怀,一份弥足珍贵的工业遗产,一份锡都工人师傅们的“传世杰作”,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接中开始了“生命的复苏”。 已经不是50万元的概念 李万祥说:“尽管我自己参加过‘红河’汽车的制造,但是,修复最后这辆‘红河’汽车的难度,还是超过了我的想象。毕竟这是一辆真正的老车了,小到压条、挡泥板,汽车配件市场上都难以买到,所以,仅仅是开远的红河州废旧车辆报废场,我就跑了3次,从同类型的废旧车辆中,寻找可以替代的、外观相似的零配件。” 这种精诚所至感人肺腑。 甚至于木车厢上的500多颗螺丝的数量、外观,李万祥都要求保持原样。为此,李万祥还放大了当年在北京参展的老“红河”车照片,又专门找来了当年制造“红河”车的车厢时参照的“跃进”130图纸。就是固定木车厢的这样一批旧式螺丝,李万祥都是不辞辛劳到昆明专门加工回来的。 李万祥说:“包括汽车轮胎的内胎,也是从昆明找来的。而外胎还良好,是‘新中国’牌子的,这是当年中国汽车轮胎的一个知名品牌。” 而据李万祥介绍,当时的条件下,手工制造汽车发动机水箱的难度非常大,那些铜质的水箱散热片都是一片一片用锡焊牢固的,大约一个水箱需要1500克锡,水箱生产出来后,在云南省引起了反响,专家们好评如潮。 截至2009年2月,李万祥为了修复最后一辆“红河”汽车,直接发生的工时材料费用就有2万多元,其基本风貌已经显现。一个收藏爱好者向帮忙修复“红河”汽车的木工师傅丁发生表示,他愿意出50万元人民币,向李万祥购买这辆车。李万祥说:“这是我们捐赠给锡都人民的一份工业遗产,根本不是50万元的概念!” “红河”是毛主席“题写”的 李万祥说:“在那个时代,自力更生制造‘红河’汽车,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力量,其实也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昆明、开远等地都不断有人来参观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13军、14军还组织过200多人的军官代表团来参观。当时,云南省内有个响亮的口号——远学大庆,近学个旧汽车配件厂。” 二十世纪70年代初,“红河”汽车声名远播,外国友人送给毛泽东主席的一些芒果,有一个用玻璃罩子罩着,转送给了个旧汽车配件厂。李万祥说:“我还记得,当时是敲锣打鼓去接毛主席转送的这个芒果。在当时,这是莫大的鼓舞和荣誉。” 所以,“红河”汽车也烙下了明显的时代印迹,例如曾经提出过“为革命造战备车”等口号,以及“红河”汽车曾经的国庆献礼**等。 也正如此,在修复最后这辆“红河”汽车时,恢复车头上用黄铜制成的“红河”两个字,也就成为一件慎重的事情,因为据当年在个旧汽车配件厂从事宣传工作的覃谢久向李万祥介绍,“红河”两个字应该是出自毛主席诗词“风展红旗如画”中的“红”,以及“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河”。 当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知道李万祥修复最后一辆“红河”汽车的心意,欣然表示“红河”两个字就交给大师代劳了。 那么,这辆“红河”汽车修复好以后,将由谁驾驶它再现锡都街头,然后驶往锡都博物馆?李万祥笑了笑说:“这暂时是一个秘密。”
0人参与
查看更多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1# 1#
发表于 2012-2-9 22:01 | 只看该作者
云南的哦  顶个 坐起大沙发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2# 2#
发表于 2012-2-9 22:03 | 只看该作者
没图了吗??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3# 3#
发表于 2012-2-9 22:49 | 只看该作者
个旧呢顶嘎!!!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4# 4#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0: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kornrock于2012-2-9 22:03发表在2楼】
没图了吗??

还有几张,车造好在家办酒席的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5# 5#
发表于 2012-2-19 12:29 | 只看该作者
蒙自呢顶哈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分享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