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没想到今年的行情这么差。”2月23日,电车资源走访深圳本地新能源物流车经销运营商时,不少人对2023年市场的开年表现表达出悲观情绪。 2023年是国补退出的第一年,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的经销运营商不仅很难适应,对新车价格上涨以及库存车的“价格乱象”更是无所适从。 断腕求生or坐以待毙? “以2022年销量最高的微面车型(电量为41.86kWh)为例,自今年1月1日起购买,价格将会上涨7367.36元。”“今年的车真的是卖不动啊!”短短的两句话就道出了国补退出后新能源物流车经销运营商的艰难遭遇! 这还是新能源物流车市场起步最早、销量最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深圳的新能源物流车经销商今年开年以来面临的处境。全国其他地方的新能源经销运营商的处境只会雪上加霜。 自2023年国补正式退出后,原本就“涨了几波”的新能源物流车价格又开始大涨。据电车资源了解,目前市场上部分主流微中面车型已悄然涨价3000—7000元之间(基于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不同政策,数据仅供参考)。价格再次上涨后,新能源物流车经销运营商叫苦连天。 “现在司机已经陆续返深了,但是目前他们都是处于观望状态。”某新能源物流车品牌深圳经销运营商贺鹏飞(化名)表示,司机可以”观望“,但经销运营商可耗不起。 贺先生透露,目前深圳不少新能源物流车经销商群体进入“断臂求生”时刻。深圳新能源物流车经销商李先生透露,计划把广州、惠州的分店关闭,以节省开支;另一位新能源物流车运营经销商表示,为了“活下来”也赶在年初将两家店进行了合并。而对于一些刚起步、根基浅、资金不足的小经销运营商而言,面临的结果可能是淘汰出局。 房租、水电、人工......都是压在运营经销商身上的大山,“想逃也逃不了,毕竟投入很大,只有静待下半年的市场好转”。贺先生作为有一定规模的经销运营商,也只能采取用时间换空间的应对策略。 库存车消化出现价格乱象 对于去年屯车的新能源物流车运营经销商而言,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在2022年最后一个月,新能源物流车销量达到了近3年销量最高记录,销量达到了5.74万辆。而2021年12月销量为2.06万辆,可想而知2023年库存车有多少。 事实上,去年底屯车的经销商也充满焦虑。由于目前已有多个渠道预测,2023年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降价,新车价格将大幅下降,不少经销运营商担心屯的车“砸在手里”,频频调整价格,以求尽快清库存。车市上甚至出现了“价格乱象”。 “尽管去年底搭补上贴末班车上牌后的车辆有几千到一、两万元的补贴差价,价格优势十分明显,但这些库存车的处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贺鹏飞告诉电车资源,去年他们一共屯了200台新能源物流车,然而截至2月中旬,也就出了几十台。 贺鹏飞解释道,库存车价格也高,但是作为新能源物流车运营商肯定是不愿意亏损,该有的利润还是得有。业内有经销商通过“减灶法”逐步释放自己的利润,清库存回收现金流,导致库存车市场价格乱象。 据电车资源了解,在新能源物流车经销运营商保持较高利润做以租代购或者销售时,已经开始有新能源物流车经销运营商以1000元—2000元的利润出车,甚至更有新能源物流车经销运营商平价出车。 贺鹏飞感叹道,疫情三年再加上补贴退出的冲击,新能源物流车经销运营商都在咬紧牙关前行,但是如果有一家扛不住了,市场就乱了,大家都赚不到钱,司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也将就此瓦解。另一位新能源物流车运营经销商表示,现在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很乱,前段时间还听到有经销运营商让司机打完欠条就把车开走的。 新能源物流车市场仍需政策提振 据电车资源掌握的数据,自2020年起新能源物流车销量便一直同比上涨,特别是2022年实现了全年12个月份的同比增长。去年1月份同比增速为17%,而今年1月份新能源物流车销量却出现同比环比双下降情况。 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从新能源物流车运营经销商反馈的信息可以得知,国补退出对销量影响较大,车价居高不下加剧潜在客户的购车意向。 面对新能源物流车的高价,整车厂、经销商、货运平台、司机都“忧心忡忡”。事实上,自去年开始北京、深圳、南京、广东均发布政策表示将会适时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近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参加大会时表示:“考虑国家经济状况,考虑到更加大力度的刺激消费,我个人主张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可以再延续一年。” 相比较于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物流车更需要政策的扶持。作为运输工具,新能源物流车最终的市场化还是要落实到用户,而补贴政策是最能直接实现新能源物流车终端降本的手段。 小结:尽管1月市场销量不景气,库存车出现价格“乱象”,经销运营商日子不好过,但行业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的。贺鹏飞的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正是看到了地方补贴上位,以及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带来的政策利好。他相信,这些政策应该能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物流车市场的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