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方式:   回复条数 
间隔时间: 分钟
日期限制:
楼主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00:2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 卡车之家Android客户端


前不久,我们介绍了《流浪地球》的373号运输车,其中提到了上海汇众卡车。眼尖的网友发现我们馆外就停了一辆汇众,而且,它并不是临时停的工程车辆,而确确实实是一辆展车,跟馆内的藏车一样。



大个头的汇众,默默镇守博物馆已有多年,近年来随着来馆车迷的不懈努力,终于把这位有故事的男*学给“扒”了出来。

它的型号是上海汇众风驰SH4251型重卡,(产于2010年4月,是最后一批上海本土生产的重型卡车)这辆汇众的气质与上海汽车博物馆收藏的诸多古董车虽不一致,但却别有一番看点。



重量级“上海制造”

上海汇众风驰SH4251型属于重卡,重卡,指满载时整车总重量大于14吨的卡车。它是技术门槛较高的车型,跟轻型卡车不同,后者的制造难度就低很多,接近家用车。但一个国家想发展,需要进行大量基建,运输大量货物,“重卡”这个角色必不可少。

上海在卡车制造方面是挺早的,可惜“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之所以说它“起了个大早”,是因为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上海率先试制了国内第一辆15吨级重型公路卡车——大通牌SH361型自卸车。而试制大通牌卡车的上海重型汽车厂,就是后来上海汇众的前身之一,组建于1992年1月(上海汇众由上海重型汽车厂,上海汽车底盘厂和上海第二汽车底盘厂三家企业合并组建而成)。



大通牌SH361型自卸车

之所以说它“赶了个晚集”,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由于计划经济年代对重型卡车的需求量不大,所以老大通重卡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一直没有过多的扩大,1981年时候的年产量就已经是600辆左右,到了本世纪初的时候仍然维持在每年1500辆左右的供货能力,在国产重卡的市场占有率逐步走低。

所幸,上海卡车制造业在2001年出现了转机。

中、德、韩,三国基因

2001年,韩国双龙汽车公司需调整自身业务,将重点放到乘用车生产,准备出让重卡生产线。上海汇众看到这个难得的机会,经过谈判,以320万美元的“白菜价”购入了韩国双龙重卡生产线,据说这个价格只占生产线原价的8%。而且,双龙的重型车生产线只生产过少量车辆,还处于极佳状态。



双龙卡车

还有一个幸运之处,就是双龙的重卡脱胎于德国奔驰SK系列商用车(第一代Actros的前身),技术处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国际领先水平。



一边是状态尚佳的二手生产线,另一边是拥有着数十年重型卡车生产经验。这两个因素的“双剑合璧”,简直完美!汇众这一次虽然勇当“接盘侠”,但接得了一手好盘。

“风”、“鲨”诞生

这就说到开篇馆藏的这位“男*学”了

2003年8月,上海汇众采用双龙技术的HL100系列重卡首次推出,这个系列最初被命名为“新大通”以延续上海汇众原有“大通牌”商标的使用,后来又直接改为“汇众牌”。曾经在2005年初,几乎一夜之间,巨大的“上海汇众”广告牌出现在上海浦东和浦西的主干道旁。

由于基数低,新技术的引进给上海汇众重卡的销量带来了几乎每年翻番的快速增长。2003年当年的销量就达到1011辆。为了成本考虑,新车便采用了纯国产的发动机。



HL100重卡产品后来被正式命名为“风系列”,包含“风驰”、“风顺”和“风华”三个子系列。“风驰”使用当年国产重卡主流配置——潍柴WD615系列柴油发动机,“风顺”则就近选用了上柴(包括合资企业上海日野)所生产的发动机,而最为少见的“风华”则是选用康明斯发动机。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长途运输对于高顶带卧铺驾驶室的需求,上海汇众从韩国双龙引进的平顶驾驶室很快就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

2005年底,上海汇众对原有的双龙平顶驾驶室进行了升级,新推出了高顶双卧驾驶室。使用新型高顶双卧驾驶室的产品被命名为“鲨系列”,而原有的平顶驾驶室产品则是“风系列”。



“风系列”和“鲨系列”

与“风系列”情况类似,“鲨系列”重卡也按发动机型号的区别被分为三个子系列,使用潍柴发动机的叫作“鲸鲨”,使用上柴发动机的叫作“虎鲨”,使用康明斯发动机的叫作“豹鲨”。



“鲨系列”上市现场

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命名上,“鲨系列”重卡都给人留下了霸气的印象,但更霸气的则是它的配置。2005年左右,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还并没有成为国产重卡的标配,而它已经拥有了国际领先水平的ABS和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ASA)令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遗憾的是,外形霸气的“鲨系列”重卡,虽然组装出了样车、参加了车展,却并没有投入量产的迹象。如今也只能通过多年保存的照片找回它曾有的辉煌。而融合了德国技术、韩国设计和本土化动力配置的汇众“风系列”重卡,则取得较好的业绩。我们博物馆外的这辆卡车,就属于“风系列”。

上海汇众重卡为何没落?

上海汇众的重卡销量在2007年达到巅峰水平,年销量高达2595辆。这在重卡领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上海汇众销量逐年出现下滑。最终在2010年的年中,上海汇众的重卡生产线彻底停产,与重卡生产有关的模具和技术等主要资产被打包卖给了中国重汽集团旗下的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原先的上海汇众重卡,化身为中国重汽的豪瀚牌卡车。

上海汇众重卡的没落,是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在2010年前后,重卡江湖风起云涌。不仅有中国重汽等重量级企业的重振雄风,也有华菱等重卡黑马的异军突起。由于上海汇众重卡的总产量偏低,无法形成边际成本递减的规模效益,零配件供应的价格就很高,陷入了“自身产量越低,零配件价格越高”的怪圈。

虽然上汽出售了汇众,但仍然握有几张重卡的牌,只不过这些卡车并不在上海生产,比如上汽依维柯红岩,和后来上汽集团兼并重组了南京的南汽集团,原南汽集团旗下的跃进牌卡车,现在都属于上汽集团的产品。目前,上汽在南京和重庆都拥有实力较强的卡车生产基地。



虽然上海汇众重卡已成为“老男孩”,但岁月已逝,回忆犹存。在上海汽车博物馆,你仍可追忆它“装载”着中国快速发展的点滴故事。

相关搜索

大通g10通病

双龙雷斯特g4试驾

原装进口日野重卡

上汽大通g10

大通g50通病

雷斯特g4油耗多少
0人参与
查看更多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分享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