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搜索
取消

卡车之家

免费下载 聊车用车,都在卡车之家App

卡车故事之口述历史(发动机篇)

超越无限
2010-06-22
目前很多用户对发动机保养的误区,造成车辆早期非正常磨损厂家售前服务的问题,我们用户在新车接回来以后是否能够改变自己原有的“认识”,正确使用车辆,在油品和保养上彻底抛掉原有的“经验学说
下面讲述一个大多数车主熟悉的一款发动机的故事,以此反思我们是否真正的感受知识面的不足和所走的弯路!!!

口述这段历史的作者闵老现为康明斯(中国)新兴市场部技术总顾问,在二汽工作28年,康明斯(中国)顾问闵佟博士1940年生于成都,在天津上高中时就立下志向:将来上大学一定要学汽车,学发动机。1957年他考上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并如愿以偿进入汽车专业。1995年,55岁的闵佟为提拔年轻人,以提前退休的名义自愿辞去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一职。他之前的履历是一汽4年,二汽28年。正准备在东亚大发展的康明斯听到他退休的消息后,邀请他出任康明斯东亚区工程技术总监。2008年5月,闵佟的新身份变为康明斯新兴市场部技术总顾问至今。
2.jpg
口述原文如下:
康明斯B系列发动机到底是行还是不行?
Sahmara_Cummins6BT_800x600.jpg
什么原因呢?二汽跟康明斯签订合作协议是1986年底,从1985年起做引进前的评价。为了客观公正,二汽从康明斯购买了30多台发动机做试验,本来康明斯要免费送,但二汽没要。我回来前,有两台装在二汽五吨车140上,请运输公司在襄樊和昆明做试验。结果跑了两万多公里,发动机就冒黑烟,没劲,上坡上不去,早上启动不了。
    跑试验的师傅是湖北省劳模,也是二汽的忠实支持者,他就说,“引进康明斯发动机之日,就是二汽倒霉之时。”你想想,他这么一个有经验的人对发动机做了这样的评价,这发动机还能用吗?
    厂里反响也强烈,大家又提心又害怕。因为军车就怕可靠性和耐久性有问题,当时国家明确二汽只能从B和C系列中引进一个产品,二汽选择了B系列,如果B系列出了问题,那跟谁都没法交代,所以二汽领导的压力非常大。
    那时中美间还不大了解,有不少猜忌,不敢直接打电话给我,怕访问学者的电话被监听,也不敢写信,怕被查封,于是就想让我回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但要解决二汽人的疑惑,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了。回到二汽时,我的职务是技术中心汽车设计试验室副主任,主管发动机,第一个具体任务就是对康明斯B系列发动机做引进前的技术评价。我记得当时很多人跑来跟我反映发现的问题。我说,我亲眼看到这个发动机在美国跑了50万英里(80万公里)后拆检的零件,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零件,就凭这一点,我信得过这个发动机。
    “那怎么解释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他们问。
    我说:“别着急,我们来找原因吧。”
    我们做了很多试验,把发动机拿下来到试验台上测试,130马力的功率变成了90马力。一测缸压,气缸压力很低。一拆开发动机,简直不能看:缸筒磨出了台阶,凸轮桃尖磨掉了2毫米,挺杆磨成了凹面,活塞环断成了五节……

最大的失误
    很多人都认为,康明斯发动机还不如二汽汽油机呢。我也很矛盾,因为我也没见过这种情况。于是,我们就请康明斯派人过来。康明斯派来了德国裔美国人黑格先生,他是B、C系列发动机设计阶段的设计科长和开发阶段的试验室主任,对发动机了如指掌。我在美国时跟他打过交道,相互很熟。
    他一到十堰,我就组织了发动机的设计人员和试验人员近20人开会。说实话,我们准备声讨他。我们先讲情况,讲了一大堆,有的人发言相当激烈,但他从不反驳,一直面带微笑听着,间或插一句,“Yes!Yes;Ok!Ok!”
    听完发言,他问:“我能不能看看发动机?”
    我们早有准备,带他到试验室,,指给他看拆开的发动机:“这就是你们的发动机!”还叫他摸摸缸筒,说都有台阶了。
    他对我们讲的都认可,他别的什么都不看,径直走到发动机进气管处(康明斯最早B系列发动机进气管上有个盖板)说:“请把盖板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灰和土。他用手一摸,摸出了一大层土。他说:“OK,明白了。”
    我顿时满脸通红,搞发动机这么多年,却没去看进气系统,这是我最大的失误。回到会议室,他跟我们讲:人需要好环境,空气不好,人就会生病,发动机也一样,也需要一个好环境。进气系统出了问题,这些灰尘进到发动机里,不磨损那才奇怪呢。
    他讲的道理,当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接受,因为二汽汽油机也进土进灰尘,但没磨得这么厉害。他又做了些解释,发动机强化后,受力件受力大,摩擦就大,有脏东西的话,磨损会更大。
    之后,我组织技术部门开会。我说,咱们也别争论了,不管怎么说,黑格给我们指出的问题是根本问题,至于为什么磨得这么严重,可能还有其他原因。
    我当时做了个决定:换台新发动机,先在试验室做磨合,把功率、扭矩和油耗测量好,还是装到这辆车上,还是用这个运输公司,还是由这个师傅开,但有几个条件:一是机油要按规定更换,他开了2万多公里都没换过机油;二是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要按时更换;三是如果进气系统出现损害或者漏气,立刻停车通知我们,由我们处理。我们把这些都准备好,让师傅严格按照规定做。
    你猜怎么着?到我离开二汽时,这个车跑了28万公里还没动过扳手,惟一动扳手的就是我们要求每过3000公里,把油底壳上的放油螺塞拧开,放点机油出来做化验。试验证明,发动机和动力系统都非常好。我找那个劳模司机谈过一次话,问他怎么样,他说好得很,这个发动机算是引进对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件事再次证明了应用工程的重要性。刚处理完襄樊这边,昆明那边又告急,说发动机不行了。这次我连看都没看,直接说,换,换掉就好了。
    为尽快统一思想,我们决定装上空气滤清器,先做6BT增压发动机全速全负荷1000小时试验。这种试验以前我们也做过,但没有一个汽油机能顺顺当当地做完,全下来至少需要3个多月。做康明期发动机试验时,每天运转20小时,大概用了50多天,到1986年九十月份就顺利做完了。拆开发动机,大家都惊得目瞪口呆:发动机就像新的一样,甚至缸筒上的珩磨纹都清晰可见,测量其尺寸都还在公差范围内。然后,我们开展览会,把做完试验的零件都摆出来,邀请二汽各个部门领导参观。
打开卡车之家App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内容
全部回帖
首页1/8下一页末页
游客,您好!

最热帖子

查看更多

最新帖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