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方式:   回复条数 
间隔时间: 分钟
日期限制:
楼主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9:29 | 只看该作者
专属论坛:东风  EQ系列  江苏 
    黑色的八月,黑色的七夕,相信大家对于前两天昆山的工厂爆炸事件和云南鲁甸地震都有所关注,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不禁让人们心里伤痛不已!
[img=,]https://img6.kcimg.cn/bbs/month_1408/140806192405f49e49be151db6.jpg[/img]

8月2号   昆山遭遇黑色七夕节

[img=,]https://img6.kcimg.cn/bbs/month_1408/140806192241b0efa563fd8d55.jpg[/img]
时隔一天,云南鲁甸又遭遇6.5级地震


只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为他们祈福!!!

0人参与
查看更多
总结与点评
共有2条信息
本帖已更新完毕,由158楼开始更新了发动机与底盘部分。这是158楼的链接光阴的故事四(台风天冒雨实拍6X6东风EQ240)
发表于 2014-8-7 23:50
由于时间不早了,明天一早还要送货,帖子无法更新完成,明天继续更新发动机以及底盘部分。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14-8-6 23:26
注:该功能仅"管理员"、"版主"、"楼主"可用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1# 1#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9:37 | 只看该作者
         话说这是前几天第12号台风娜基莉来袭的时候,我送货途中看到的一辆特别的车,由于早上着急去上海送货所以也就没停下来细看,但是心里盘算着回来路过这里的时候再去好好的瞧瞧!连续几天的高温天气对于我们卡车司机来说实在是煎熬,简直就是上蒸下煮,天天汗湿裤衩[img=,]https://s.kcimg.cn/bbs/images/smilies/44.gif[/img] !好在我的顺达空调给力,但是由于发动机舱的空间太小,发动机的的温度还是给俺的美腿带来了炙烤的赶脚[img=,]https://s.kcimg.cn/bbs/images/smilies/7.gif[/img] !不过由于受到台风娜基莉的外围影响,上海周边还是下了几天小雨,也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也算暂时结束了申城的高温煎烤模式。(貌似扯的有点远了)
        言归正传,送货回来心里自然还是惦记着那个特别的家伙,因此回程路过停车过去一看究竟,这部车子停在昆山沿沪大道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路上,无奈天公不作美天上飘着小雨,我把车子停在路边冒着小雨过去看车,心还在想这样贸然过去看人家车会不会挨揍
[img=,]https://s.kcimg.cn/bbs/images/smilies/54.gif[/img] [img=,]https://s.kcimg.cn/bbs/images/smilies/54.gif[/img] [img=,]https://s.kcimg.cn/bbs/images/smilies/54.gif[/img] !!![img=,]https://img6.kcimg.cn/bbs/month_1408/1408061935cb1d44ba2cf9288f.jpg[/img]

就是这个家伙,东风EQ240  (手机拍的不太清晰,各位将就着看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2# 2#
发表于 2014-8-6 19:4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沙发。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3# 3#
发表于 2014-8-6 19:5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 卡车之家Android客户端

老古董了,年纪比我还要大。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4# 4#
发表于 2014-8-6 20:04 | 只看该作者
小马识途 2014-8-6 19:37发表在 1楼

         话说这是前几天第12号台风娜基莉来袭的时候,我送货途中看到的一辆特别的车,由于早上着急去上海送货所以也就没停下来细看,但是心里盘算着回来路过这里的时候再去好好的瞧瞧!连续几天的高温天气对于我们卡车司机来说实在是煎熬,简直就是上蒸下煮,天天汗湿裤衩 !好在我的顺达空调给力,但是由于发动机舱的 ...

真带劲兄弟,能拍到这车可不容易。羡慕!!!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5# 5#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20:0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大家伙对于我这个卡车小白来说还是有些陌生,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这车第一次看到,回来就开始咨询卡友求助度娘,查阅该车型的资料。咳,咳,咳,请让我装一把大湿,为大家科普一下[img=,]https://s.kcimg.cn/bbs/images/smilies/30.gif[/img][img=,]https://s.kcimg.cn/bbs/images/smilies/30.gif[/img][img=,]https://s.kcimg.cn/bbs/images/smilies/30.gif[/img](我坦白资料来自网易)

1978年12月,在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一辆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为东风汽车)生产的2.5吨军用越野车EQ240不慎从山崖上摔下,导致驾驶室严重变形。但就是这样一辆重度摔伤的车,仍然完成了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在整个自卫战中,没有一辆240因为质量问题出现事故,被战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老山前线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后来专门为此题词:东风载我上前线,凯旋回敬造车人。



(EQ240参加对越南自卫反击战)
但是几年前,摆在EQ240面前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从1970到1972年二年多的时间里,二汽只生产了不到200辆,而且质量极差,有群众编出顺口溜笑话240“远看摇头摆尾,近看龇牙咧嘴,停下来漏油漏水”。当时240被简称为25Y,在民间更是被戏称为“25歪”。



(EQ240又称25Y)
说起EQ240的发端,还得回溯到1967年上半年。当时,国际上的紧张局面日趋激烈,苏联与中国交恶。从撤走专家到撕毁合同、经济封锁,最后发展到军事压力、边境挑衅。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着来自美国和台湾的军事危胁。尽快生产出能适应作战需要的国产军用越野车已经迫在眉睫。
早在1952年底,一汽建设方案确定之后,毛泽东主席就做出了“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指示。但是由于先后遇上“反冒进”、经济困难时期、“*****”,二汽的建设经历了“三上三下”。
1967年,国家要求加快建设二汽,生产军用2.0吨越野车和3.5吨卡车。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来自一汽、南汽、北汽的优秀人才汇聚二汽,支援建设。尤其是一汽,拿出了自己全厂1/3的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形成了二汽的骨干力量。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一机部副部长饶斌、全国政协常委陈清泰等领导同志,都是在1970年前后投身到二汽建设的大潮中来。


(饶斌参加黄龙引水工程劳动)1969年9月28日,几度上马下马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终于拉开了大规模建设的序幕,饶斌成为总带头人。来自长春的140个技术人员组成了二汽的产品设计队伍,开发2.0吨越野产品20Y,主要功用是拖炮车。后来由于战备升级,牵引重量提高,军队要求将吨级提升到2.5吨,代号25Y,也就是后来的EQ240。


(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工典礼大会)时值二汽草创,一盏马灯、一根扁担、一双草鞋便成为拓荒者创业的真实写照。二汽老厂长黄正夏在他的回忆录中,曾经引用过一段创业者对当时情形的描述:
“一进山,满眼都是芦席棚。我们用油毡铺顶,用芦席隔成小间,再安个芦席门,窝就建成了。同事之间都是棚友。芦席棚挡不了炎热与寒冷,老鼠的啃叫与奔跑为我拌眠,偶然还有蛇与你照面。”
1970年,第一代二汽人硬是用榔头和锤子,在四面透风的芦席棚里打造出了第一辆“政治车”——2.5吨越野车EQ240。EQ代表“二汽”,240代表产品型号,主要的技术基础来自一汽解放卡车。说它是政治车,是因为这是为了应对部队需要,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强行用手工单件加工拼凑出来的。


(芦席棚内试装车)EQ240仅生产了8辆样车,试验两轮就轻率地定型,导致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有几百处之多,如漏油、漏水、漏气,驾驶室开裂、噪音大等,经常开在半路熄火,“25歪”的外号也由此而来。
早期的EQ240还闹过一个笑话。“1970年10月1日,240送到武汉参加建国20周年纪念you行,因为是拼凑起来的车,对质量谁也不放心,于是厂里派了200多各个工种的工人,带上修理工具,躲在主席台后面蹲了几个小时,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直到汽车顺利通过主席台,大家的心才放下来。”二汽第一任总工程师陈祖涛这样回忆那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历史。
1971年6月10日,二汽第一条汽车总装配线——两吨半越野车EQ240总装配线竣工;20天后的7月1日,装配线完成调试并试车成功。从此,二汽告别了“芦席棚里组装汽车”的历史。
后来,陈祖涛带头的技术小组,在艰难的攻关中,改变了EQ240不太光彩的形象。1973年后,二汽创造了大会战、大检阅的群众路线的形式,如攻关调试大会战、工装设计大会战、工程质量返修大会战等。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集中解决了240的104项关键质量问题,修改了全车四分之一的设计,900多个零部件。
1975年6月,EQ240历时8年研发,最终定型。1975年7月1日,生产能力胜利建成并投产。新出产的240以马力大、速度快、耗油低、轻便灵活、视线开阔等特征闻名。这也是二汽生产的第一款车型。


(1975年7月1日,二汽第一个基本车型EQ240生产能力胜利建成)虽然出车了,但是二汽也因此陷入积重难返的尴尬境地。二汽的建设纲领是年产10万辆,其中EQ240占2.5万辆。这种建设纲领的提出带有深厚的战时体制味道,到了70年代后期,随着战争的阴影渐渐远去,军队每年只需要1000多辆,导致二汽产能严重闲置。
另外从经济效益上看,由于军车的设计、建造和选材都和民用车不同,成本很高,按当时的价格,一辆EQ240就要一二十万,虽然很受部队欢迎,但一直无法实现赢利,国家先后投入十多个亿,仍然吃着国家的“基建饭”。
1978年,二汽“计划亏损”3200万,“成为“湖北省和一机部系统最大的亏损户”。后来,二汽在EQ240的基础上研发出5吨民用版EQ140,才开始扭亏为盈。
90年代,EQ240经过现代化设计后改名EQ2080E,并衍生出一系列改进型号,主要有EQ2081E和EQ2082E6D。

(EQ240后续车型)EQ2082E6D型二吨半越野汽车是EQ2081E(EQ240-1)车型的改进型,2000年9月设计定型,2001年4月投产。该车型针对EQ2081E车型多年来在使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利用东风公司在其它车型上研制开发的成熟总成及结构,主要进行了8项改进设计,包括换装康明斯6BT5.9型降扭矩增压柴油发动机、液压气助力操纵、采用动力转向系统等。从二汽破土动工的那一刻开始,EQ240就作为生产的第一款基本车型陪伴二汽长大40年,也见证了中国军队所走过的风雨历程。


(EQ240重要改进车型参数表)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6# 6#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20:19 | 只看该作者
[img=,]https://img6.kcimg.cn/bbs/month_1408/1408062010ac7d3889a0486565.jpg[/img]霸气的中网,这个进风量给力吧[img=,]https://s.kcimg.cn/bbs/images/smilies/21.gif[/img]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7# 7#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20:21 | 只看该作者
一路征尘 2014-8-6 20:04发表在 4楼

真带劲兄弟,能拍到这车可不容易。羡慕!!!

纯属巧合,路上偶遇,我怕他跑了,冒着小雨,冒着被挨揍的风险去把它拿下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8# 8#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2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马识途 于 2014-8-7 13:02 编辑

[img=,]https://img6.kcimg.cn/bbs/month_1408/1408062017b1590ec83eecb9ea.jpg[/img]            图中这个位置谁知道是干嘛的?现在的车上已经没有这个功能了。印象里还记得小时候村里大伯家的老东风也有这个位置的,冬天经常用到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9# 9#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20:28 | 只看该作者
[img=,]https://img6.kcimg.cn/bbs/month_1408/14080620104b61c568e469b5c6.jpg[/img]

引擎盖上的  东风   二字,不知道这俩字是谁提的呢?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分享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